一河通南北,千載連古今。千百年來,大運河穿越歷史、流淌至今,恰如中華文化生生不息、奔涌向前。京杭大運河貫穿五大水系,流經6省18市,溯游約1797公里,2500年間,聯通南北,貫穿古今,不僅是驅動大宗商品運輸的南北大通道,還拉動文化和新興產業,帶動沿線經濟提質升級。
漕運興旺帶動南北經濟交流
漕運是明清王朝的重要經濟命脈,京杭大運河的輝煌是在明清時代,京杭大運河作為漕運的重要載體,二者之間可謂緊密相聯,密不可分。漕運的物資,除大規模的南糧北運之外,還有金、銀、銅、鐵、綾、羅、綢、緞、磚瓦、木料等,這其中,通過大運河運送食鹽,也是一項重要的漕運活動。
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距離最長、規模最大的人工運河,代表了古代水利科技的最高成就,從隋代到清朝中期,大運河伴隨著漕運,走過了千年輝煌。運河不但是貨物交流的通道,也是人員往來、文化傳播的重要路線。
那個時候,沒有高鐵、飛機,也沒有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,人們的效率是十分低下的,水路,反倒成了那個時代的快速通道,因此,人們在途中顯然也適應了這種節奏,一出門就是“起航只向前,不知幾時歸”,一切都要為路上做準備,盡量在舟車勞頓中調劑好自身的狀態。
京杭大運河開通之后,濟寧就成了“河渠要害”之地,201公里的運河航道穿行而過。所以,歷史上稱濟寧為“南控江淮,北接京畿”“閉則鎖鑰,啟則通關”,鑒于此,元明清三代均把濟寧作為治河管理中心,重臣駐節,百官聚集,并不惜耗費巨資全力經營。作為當年運輸動脈的運河,養育了濟寧這方熱土,也繁榮了濟寧的經濟。
漕運帶動運河一帶經濟繁榮
濟寧地處運河南北轉運要地,水陸之沖,發展為交通樞紐和商貿重鎮,成為北方重要的商業中心,是江北最繁忙的河港,北方最大的貨物集散中心。
商業的繁榮帶來了手工業的發展。濟寧是明清時代運河沿岸全國著名的手工業發達城市之一。手工業行業主要有釀造、皮革、竹器、銅器、榨油等17個行業之多,可謂門類齊全,行業繁多,擴散廣、影響大,素有數百成千的各色匠人之說。在手工業集中的地方,便以此命名街巷,如竹竿巷、扁擔街、打銅巷等。
濟寧商業在當時繁榮到什么狀況呢?用當時的一句話說:“百物聚處,客商往來,南北通衢,不分晝夜?!泵鞔斓聺檮t在詩中描述到:“商人嗜利暮不散,酒樓歌館相喧闐”。這也反映出濟寧白天黑夜商業興旺的情景。而濟寧在清朝有多少人口呢?據統計道光年間,濟寧的人口達到了20萬之多。
隨著商品貿易的不斷發展,各省商人旅居濟寧的經營者與日俱增,不僅擔負起溝通東西、南北物質交流的重任,同時也在促進著不同省區文化的相互傳播與滲透。
明清時的濟寧,慢慢成為江南閩、蘇、徽、浙、湘、贛、鄂等省與江北豫、冀、魯、陜等省商人聚會交易的中心,更是外埠商人聚居之地。明清兩代在濟寧建立的會館,匯集了各省大批商人,有些是祖祖輩輩在此經商。他們經營范圍廣,經營方式和手段比較先進,為活躍濟寧的商業活動,促進商品經營的發展,繁榮濟寧的城鄉經濟,起到了相當大的推動作用。
濟寧會館的建立,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濟寧城市商業經濟的空前繁榮,充分反映了濟寧運河文化中商業文化的多樣性、包容性。
蘇醒的大運河賦予新的使命
時過境遷,星轉斗移,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,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的交匯變得格外順暢,曾經輝煌一時的會館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,從時代的舞臺上謝幕。
漕運留在運河沿線的歷史文化遺存可謂數不勝數,時至今日,那些街巷的名字,還依稀透著當年的記憶:竹竿巷、紙坊街、稅務街、宣阜巷……延續著先輩優良傳統的外地商人們,還有很多聚集在這方熱土上,繼續為當地的經濟發展不斷奉獻著光和熱。
隨著國家重構京杭大運河“全流域”航道重大布局的展開,蘇醒的大運河被賦予新的使命、寄予新的希望。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,是流動的文化,要統籌保護好、傳承好、利用好。
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建設交通強國、貿易強國、制造強國等國家重大戰略,從黨中央到各部委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內河航運發展的政策。這些政策為加快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,優化調整運輸結構,推動大宗貨物公鐵水多式聯運發展,促進互聯互通和區域開放合作,提供了戰略指引和良好機遇。
“黃金水道”帶來了新的機遇
濟寧位于京杭運河常年通航的最北端,是國家規劃的京杭運河六大重點建設港口之一。京杭運河貫通濟寧251公里,占全年常年通航里程的近1/3。2000噸級船舶、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長江、杭州。瓦日鐵路、新兗鐵路在濟寧與京杭運河交匯,形成了軸心位于濟寧,輻射“一帶一路”、 聯通長三角、珠三角和閩三角的 “豐”字型物流大通道,降低物流成本10%—30%。
這樣的區位優勢,讓濟寧看到了城市發展的另一個維度,2021年9月,濟寧市政府就發布內河航運的發展規劃及目標,提出到2035年,內河航運基礎設施、運輸服務、綠色智慧安全、港產城融合、航運文化等各方面發展取得重大突破,基本建成“設施一流、裝備先進、服務高效、智能安全、生態綠色、管理優質”的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體系,打造中國北方內河航運中心。
濟寧能源立足濟寧港航商貿物流產業優勢,制造業集群和船舶、集裝箱等新增制造產業方向,帶動產業聚集、承接產業轉移,大力發展臨港制造業、臨港服務業和離港涉港制造業,引領打造魯南臨港產業帶,實現“以港聚產、以港興產”。同時加快建設京杭多式聯運物流園區,整合市內糧食及鋼材資源要素,啟動實施躍進港百萬噸級糧食港區和百億級鋼材集群、龍拱港百億級港產城融合示范項目,實現“優勢互補、錯位發展”。
大運河書寫著新的歷史傳奇
古往今來,大運河凝聚著人類智慧,傳承著城市交流合作、互連互通的真誠友誼。
當下,濟寧能源正布局晉陜蒙、長三角、珠三角、閩三角以及香港、新加坡等國內外貿易交易中轉基地,建立大宗商品交易中心,創新“線上+線下”“物流+貿易”融合發展模式,優化商貿物流網絡,協同上下游,貫通產業供需,穩步擴大外貿進出口份額。
未來,濟寧能源依托公、鐵、水多式聯運體系,西北可至陜蒙、東南至長三角城市群,與“一帶一路”、長江經濟帶和環渤海城市群之間構建起經濟合理、集約高效的物流大通道,有利于引導沿線地區產業集聚、優化沿線地區產業布局和產能結構、加速沿線地區工業化進程,促進區域間經濟、文化交流。
運河奔騰駛向未來,運河興,城市興,俯瞰濟寧城,古運河蜿蜒流淌,奔流不息。乘著山東大力發展內河航運的東風,濟寧能源正按照綠色化、智慧化、標準化、現代化標準,推進“港產融合”,聚力構建梁山港、龍拱港等6個百億臨港園區,全力打造中國北方內河航運中心和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,書寫京杭大運河上的又一個傳奇。
來源丨中國水運報
受理本司相關的咨詢、意見、建議、投訴等事宜,請填寫真實個人信息,以便于溝通聯絡。